赓续百年文脉,兴办世纪新学
云海苍苍,娄水泱泱,娄江之畔,闪耀着一颗教育明珠――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自1995年迁建特别是创建国家示范高中以来,学校践行规范,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凝炼了“上下齐心、众志成城、争抓机遇、努力拼搏”的省太高精神,形成了“以育人为本、让每个学生得到最优发展”的办学思想,明确了“志远业精”的校风,“严谨认真”的教风,“勤学善思”的学风,确保了学校持续高位发展。“十三五”发展期间,学校秉承“循正守真,志远业精”的发展思路,谋求走特色、创新发展之路。
一、百年历史,赓续文脉。
学校前身系创建于1907年“废科举,力行新学”的清末太仓州属中学堂(溯源为清朝太仓州考试院),学校有着优良办学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学校首任校长袁希涛先生为近代中国基础教育发展奠基人,次任校长唐文治先生首倡“第一等品格”教育。1995年7月初据江苏省教委高中分离政策,与市一中分离,时名太仓高级中学。1997年学校被确认为江苏省重点高中,1999年率先成为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2004年3月被评为江苏省首批四星级高中,2009、2016年通过复审年为了促进学校复审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满足太仓人民对优质高中教育的需求,学校于2011年8月整体搬迁至太仓科教新城,新校区占地面积200亩,建筑面积约5.5万m2。
二、文化传承,五育并举。
在文化传承层面,承前启后继承发扬学校自新世纪以来的“研究性学习”优良传统,又努力升级改造向“研究性教学”、“多元实践教学”发展;在办学理念层面,牢牢抓住“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时代脉搏;在科学质量观层面提出“不仅要为学生的三年负责,更要为学生未来的三十年负责”。最终形成具有省太高特色的办学理念,即以“育人为本,最优发展”为圆心,以“多元课程体系,倡导因材施教”为半径,以“生涯发展,家校愿景”为圆周,以“学生中心,政策法规”为权变,以“人文奠基,科技见长”为理路,以“循正守真,志远业精”为命意,以“争创江苏省高品质示范高中”为同心圆,对学校进行了系统规划,长远布局。自学校异地兴建之后,潜心办学、努力拼搏,传承世纪初“研究性学习”传统,挖掘校训“志远业精”内涵,逐步形成“志远”育德课程体系,“业精”育才课程体系,坚持从课程发展的角度落实立德树人总体要求,坚持五育并举,培养德才兼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同时学校因地制宜、因利乘便依托人才发展的地域性传统,提出创建“人文底蕴、科技见长”以科技创新教育为特色的高品质高中的办学目标。
学校重视文化育人,校园文化符号凸显学校精神内涵。学校校徽以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的简称“省太高”的首字母“STG”为设计元素,构成这三个字母的组合,象征着“太高”这个教育平台,也代表了学校的属地。字母“T”设计成托举向上手的形状,展现“太高”对学生的关爱、知识教授,以及教师的严谨认真的作风。在这样的教育平台上飞翔的鸽子,象征着学生们在太高这个大环境的熏陶、教育下,振翅高飞,奔赴前程,以及“太高”的发展未来。标志以暖色调展现,色彩丰富,展现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象征了学校的发展前景。校歌《托起明天的太阳》,自信豪迈富有朝气,呼应学校文化塑像“托起明天的太阳”,传递面向未来作育新才的精神内涵。
三、管理为经,学术为纬。
学校在李广耀校长带领下,坚持奋发有为的教育理想:做一个有境界、有思想、有品位的教师,办一所有影响、有质量、有品质的学校。近几年,学校成绩显著提升,实现清北新突破,培养出苏州市理科状元,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取得喜人的成绩。在现代学校管理体制建设过程中,学校创新管理方式,构建现代学校制度,以期实现学校从"管理"走向"治理"的转变。这对建立适应当下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教育自身发展需求的现代学校制度具有重要意义。学校坚持从"管理"走向"治理"的现代化管理主张,积极探索从人治走向法治、从封闭走向开放、从控制走向协调、从单一走向系统、从约束走向自主的创新型管理路径。
学校以“管理为经,学术为维”的“学术”治校理念,充分体现在学校近年来的师资结构转型发展过程中。学校现有50个教学班(含国际部2个班),学生2010人,教职员工236人,专任教师229人,其中教授级高级教师2人,特级教师1人,中学高级教师68人,中学一级教师80人,苏州市名校长、名教师6人,姑苏领军人才1人,苏州市青年拔尖人才3人,苏州市学科(学术)带头人26人,太仓市学科带头人59人,太仓市教学能手26人,太仓市教坛新秀32人,硕士及研究生119人(含在读)。
四、坚持“研究”,特色鲜明。
以教师的“研究”引领学生的“探究”,以“极客”的精神引领“创客”的课程。学校以鲜明的“研究”文化引领教育教学科研发展,学校秉承世纪之初"让教学成为一种研究"的教师专业发展的范式,驱动学校品质提升和文化引领。学校要通过制度推动、学习型组织建构、课堂学习方式变革、教师发展平台搭建等多种渠道,将理念落实沉淀为学校独特的"研究性学习"文化。同时,学校提出继续深入开展“研究性教学”课堂教学改革,与中科院技物所合作,把省太高建设成“科技创新教育特色学校”和“学术型高中”,加强学校内涵与品质建设。学生在科技创新竞赛、各类奥赛中业已取得优异成绩。2018年学校研究性教学氛围已经逐渐显现,教师论文发表114篇。2016年在刚任省太高校长时全校论文数量当年不足50篇,而2019年学校论文目前仅上学期统计已经超过百篇,良好的学术氛围充分体现了学校教学研究的发展动力。学校重视教师的科研能力的提升,开展了以教学片段研究为主要途径的实践型教科研推进策略,倡导广大教师从课堂教学实践中发现教学问题、研究教学问题、提炼教学主张,近年来学校从教学实践出发,形成了具有本校特色的研究课题,目前在研的省级重点、立项课题共有六项,还有一批市级研究课题。近年来广大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其中有两项科研成果获江苏省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出版并在全国发行了人教版普通高中教师指导用书1部、教学主张专著1部,五年来一大批教师在省市级公开教学活动开设展示课、示范课、专题讲座数百次,五年中学校在省、市公开教学竞赛中获奖300多人次,不仅展示了学校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和成果,也大大提升了学校在周边地区的影响力和示范辐射作用。
在研究性教学的理论基础上,学校进一步提出“极客学习”新理念:从人才培养的新视角,促进培养创新性拔尖人才;以课程变革的新取向,聚焦学习方式变革;以教育发展的新理念,探索实践“极客”学习。“极客学习”指在学校开发、开设的特色的系统课程体系下,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被极大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程与实践中,在学习与实践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技术、实践等素养逐渐提高,逐渐成长为“极客”型技术、创新与科研型人才的学习方式和理念。重在建设适合“极客学习”的自由性学习环境;创设“极客”型技术、创新与科研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形成“极客”型学习方式。尝试耦合科技与现代教育的理念,尝试探索个性创新的学习方式,尝试构建前瞻科技的育人实践样本。
五、设备“智慧”,面向未来。
学校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等文件精神,依托“互联网+教育”新优势,积极探索基于信息技术的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智慧”模式。校园网千兆接入、百兆进班,有线网络班班通、室室通,学校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包括教室、体育馆、办公楼、信息中心、实验室等场所,可以实现各类校内和校外资源的随时访问。学校建有未来教室1间,配有双板、投影设备、录播一体机、希沃授课系统和平板电脑50台;学校建有简易录播教室3间,配有触屏白板、投影设备、希沃授课系统和录播一体机;学校每个教室配有白板、投影机、展台和终控等交互式多媒体教学设备;学校每个教室门口配有电子班牌(紫辰科技),为师生提供信息化服务的公用终端。
学校自建各类校内数字资源库,如各类基于腾讯智慧校园的精品课程、各类基于共享FTP的教学资源和教学课件(教案);学校购买各类数字资源充实校内数字库资源,如中学学科网、“知氏”教育资源网等;学校通过太仓市教育信息中心创建的太仓市智慧教育云服务平台的相关链接,下载各类数字资源充实校内数字资源库,如“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国家平台资源、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科等。学校通过太仓市教育信息中心创建的太仓市智慧教育云服务平台,全校教师和学生100%开通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教师通过该平台推送个人教学视频、特色教学素材、学生优秀作品等资源,实现校内共享和区域共享,从而为师生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教学和学习资源。面向未来,学校始终坚信信息化的力量,并将继续以智慧校园的深入发展应用为核心助推学校发展。
六、品质课程,彰显内涵。
在新课程管理中,学校继承传统,始终遵循“学科课程开设规范化、校本课程开发特色化、综合课程开展校本化、国际课程开设本土化”的课程管理总体思路,努力构建体现时代特点、反映地方特色、整体提升学生素质、发展学生特长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学校全面地规划学校课程改革和发展,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有机结合,形成了具有太高特色的较为完整的“志远业精”德才兼备的课程体系。
省太高课程体系依托“志远业精”的校训,弘扬太高精神,打造优质且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取得明显成效。德育课程充分传承唐文治先生提倡的“第一等品格”教育,学校“志远”育德课程体系以“传承志远”、“生涯知远”、“实践行远”、“品格致远”为课程路径,在德育课程体系的顶层设计上强调“知行合一,知为先导”。“传承志远”德育课程是在精神传承层面帮助学生教师充分认识校风校训、校史校志、地方人杰,以此凝聚共同价值观和学校文化认同感;“生涯知远”德育课程则侧重从高中生生涯发展规划的角度,有梯度有阶段地推进生涯体验、生涯探索、生涯指导、生涯规划等特色校本课程,以期唤醒学生的生涯觉醒和生涯追求;“实践行远”德育课程聚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以志远服务、社会实践、德育补课、素质拓展和家庭经营等项目分类开展,积极探索知行合一的德育模式,力求在实践中砥砺品行;“品格致远”德育课程立足品格类型的培养和发展,努力培养人格完整追求不俗的新时代高中生,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情怀教育、劳动技能教育、社会公德教育、纪律规则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人道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教育。在探索“志远”育德课程体系建设路径的过程中,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在不断调整教育的方式方法,尤其是依托“综合素质评价”的评价机制突出转变育人观念,转变评价机制的单一评价为多元评价,转变人才培养的人才成绩观为人才德才观,转变管理观的他律要求为自律要求。
学校积极响应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要求,以课程基地项目化建设引领学校统筹教育教学发展方向,2016年省太高学生生涯发展指导课程获评为苏州市课程基地。2017年,“未来科学家教育课程”获评为苏州市课程基地,2018年“未来科学家素养”课程基地获评江苏省课程基地,并评定为示范等级。机器人社团凭借在FRC等机器人大赛中的优异成绩被评为“苏州市十佳高中生社团”,2018年“语文多元实践课程基地”申报为苏州市课程基地,并在2019年检查验收通过。未来还设计建设审美与艺术课程基地和运动与健康课程基地,以形成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全系统的五育并举课程体系项目群。
七、学生发展,自主自能。
学校努力构建科学、民主的学生管理模式。学校实行“四自”管理:自主管理班级、自主管理学习、自主管理社团和自主管理宿舍,充分给予学生自主学习和课外活动的时间、空间,满足了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自我管理和主动发展”的需求。学校立足于唤醒学生自主发展的意识,聚焦课堂教学,创设民主、积极的课堂氛围,大力推行“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学生互帮互助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率,学生间优势互补、互助,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推动学生的共同发展。
为不断探索新课程形势下的学生管理,学校以《学生生涯发展规划》为学校德育创新的突破口,促进文化知识与技能的提升,并积极主动规划未来。学校广泛开展第二课堂与综合实践课程,现开设近60个社团,全面加强学生社团、兴趣小组的建设,鼓励学生在科技、劳技等方面的创造,定期组织文化、艺术、科技节,为学生的个性张扬和全面发展创造条件。近三来,学业水平测试合格率均达99%,近两年本一达线率超70%,本科达线率约99%,年均约10%毕业生被全国985高校录取。学校学生近五年在各类比赛中,国家级奖项百人次,省级千人次。同时,一大批具有特长的学生脱颖而出,在各级各类科技创新大赛和竞赛活动中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蔡瑜盛获全国创新作文大赛特等奖,学校桥牌队年年获江苏省团体一等奖、二等奖,学校声乐社被评为苏州市明星社团。2018年学校李嘉鸿同学在高考中位列苏州市理科第一名,2019年学校徐熊熊同学被清华大学录取,2020年学校本一人数与985录取人数双创新高!
八、国际特色,多元包容。
学校积极吸收国际经验并进行试验,不断改善和提高教育方法方式,加强对国际课程的理解。2012年9月,学校首届中美2+1国际班开始招生,学校积极开展国内外教育交流与合作,通过请进来,走出去。近几年来学校多次接待了来自英国、澳大利亚等地友好学校的教育访问团。自2007年与英国WoodbridgeSchool、澳大利亚维州学校Scoresby缔结为友好学校起,从文化,人文,历史,教育等多方面进行教育交流活动。近年来先后有教师七人赴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地考察、交流、学习,不断推进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学校积极开展国内外教育交流与合作,通过请进来,走出去,不断扩大学校知名度,提升办学水平。近几年来学校多次接待了来自英国、澳大利亚等地友好学校的教育访问团。自2012年学校首届中美“2+1”国际班开始招生,每年均有近20名太仓学子通过我校高中学习进入国际知名高校深造。2018、2019年均有学生被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悉尼大学等知名大学录取。
新时代,作为县域高中的实践者,如何以新时代“作育英才”的自信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这便是需要省太高人去努力奋斗的星辰大海、诗与远方!百年文脉流淌,世纪新学又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相信省太高的“未来”会创造新的辉煌!
Copyright ? 2004-2021 jsccn.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邮编:210019 技术支持:南京苏化会企业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25-86916089 86799149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备案号:苏ICP备08007018号-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10130